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宏观层面的政策和微观层面的执行,总是差很多。

医改方案尤其如此。

记得两会上,有位政协委员说,不论政府制定出多“伟大”、多“体现公益性”的方针政策,只要不能调动医药卫生人员的积极性,他们总能把政策消化掉。换句话说,政府官员和医生博弈,输的一定是政府,因为官员们总是不够“专业”。

最近沸沸扬扬的河南民权县人民医院瞒报手足口病就是鲜活的例证。

其实,在这次事件中,最能说明问题的,不是医院,而是疾控防疫人员。

卫生部在调查完事件之后,初步认定:医院病例造假瞒报疫情可能性不大,但是县疾控中心推销保健品确有那么一回事。

这个答复被最早报道此事的记者认为是“避重就轻”。

难怪今年民权县的手足口病来势汹汹,三个月不到就出现了220例(如果真没有瞒报的话),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年一年的数量。县疾控中心致力于卖保健品创收,对公共卫生的维护、环境消毒的力度不可避免地要打个折扣。

国家政策当然不允许疾控中心卖保健品,卫生部、河南省、商丘市、民权县的政府也都在此前不断强调,要搞好手足口病防治,还弄出了一系列规定,包括“确保不死人”。

只可惜,官员们是不需要真正去挨家挨户搞防疫的。而真正需要动手动腿的人——疾控中心、防疫站——却又听说没什么积极性,原因虽然很俗,却也很现实:工资太低。据说国家的标准是每人每月1500元,但是基层往往发不到这个数。

这也就可以理解,为什么疾控中心在疫情之下,还有“余力”卖保健品了。媒体最早报道说,他们卖保健品的名义是预防手足口病。不过,政府的调查否认了这个原因,避免了“发国难财”的指责。只是,卖保健品的原因和动力就更加吊诡了。

所以,一边卖保健品,一边手足口病流行。医改能解决这个问题,就算不错了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刘京京

刘京京

11篇文章 1年前更新

文章